深切缅怀首都归侨名医黄汉源同志!
发布时间:2023年02月03日
正在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市“两会”精神,推动各项工作开好局、起好步之际,惊悉黄汉源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1月31日在京溘然长逝的消息,不胜悲悼。我们失去了一位好同志,首都侨界更是失去了一位优秀代表人物。
黄汉源,是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新加坡归侨,我国著名乳腺外科专家,北京协和医院外科乳腺专业组创始人,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北京当代医院终身名誉院长,荣获医疗卫生事业突出贡献奖、华夏医学科技奖等多项奖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黄汉源同志的一生是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一生。黄汉源1932年出生于新加坡,祖籍福建安溪,自幼对祖国感情深厚。新中国成立时,黄汉源是陈嘉庚华侨中学的一名高一学生,因在校升起五星红旗而被终止学业。1952年,他只身转道香港回国,在北京侨联的安排下到大连学习。
在新加坡升起的五星红旗把黄汉源和祖国永远联系在一起。当年他只身飘洋过海回到祖国,在党和国家的培养下成为一名外科学教授,从内心感激党和祖国,立志为党和人民奋斗终生,服务终生。黄汉源说,“我就是为了追随中国共产党回来的,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我毕生的追求!”“我希望自己能够穷尽一生的才华和精力,去帮助那些乳腺疾病患者,帮助她们摆脱疾病的折磨,回归健康,重获自信。”耄耋之年的黄汉源依然奋战在医学前线,为患者检查、治疗。他每天往返于家和医院之间,风雨无阻,从不间断,为党和人民的医疗卫生事业奋斗终身。
2021年的国庆节,89岁高龄的黄汉源向北京协和医院党组织正式递交了入党申请书。2022年10月,90岁的黄汉源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预备党员。
黄汉源同志的一生是不懈追求、精益求精的一生。1959年,27岁的黄汉源凭借优异成绩被北京协和医院招收,成为一名外科医生。1984年,黄汉源开始从事乳腺癌疾病诊疗研究,创下50分钟内完成乳腺癌根治手术的记录。1986年,在澳大利亚西澳大学医学院伊丽沙白二世医疗中心外科学系进修,获“荣誉研究员”称号。他铭记党和国家的培养,拒绝了澳大利亚西澳大学的邀请,再次回国投入到乳腺外科诊疗研究工作中。
黄汉源说:“最大限度的减少病患痛苦,挽救患者生命,是我的不懈追求。”多年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积累让黄汉源教授的医技日趋精湛。他完成过上万例乳腺癌手术,正确诊断率高达98%。他还曾在临床上未用任何其他诊断手段的情况下,仅靠手诊确认过直径仅0.7cm的早期乳腺癌。
退休后,他仍坚持工作在医疗一线,并且在医学上不断探索创新。他将皮瓣转移术应用于浆细胞性乳腺炎和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临床治疗中,20余年来,先后治愈各类患者4000余名。
黄汉源同志的一生是医者仁心、大爱无疆的一生。黄汉源在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工作期间,精通基本外科各种疾病的手术治疗,在门脉高压、结直肠疾病等方面均有深厚造诣,多次参加赴湖南、湖北的医疗队长达2年之久,为基层群众的医疗健康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黄汉源说:“我这一生最大的满足就是看到饱受折磨的患者‘完美’地康复,这也是我一心致力于乳腺疾病研究和临床治疗的初衷。”他创造性地将手术治疗与乳房整形一体化,将皮瓣转移术应用于浆细胞性乳腺炎的治疗,使许多病变严重原本不能保留乳房的患者得以免除乳房切除术,近10年做了近2000例这样的手术,使患者的乳房都得以“完美”保留。
黄汉源说:“为患者服务是我一生的追求”“只要身体允许,我会继续为患者服务。”90岁高龄时依然每天坚守在手术台旁,每个月做80台手术,其事迹多次被央视报道。
在一次媒体分享会上,一位患者远道而来,对黄汉源鞠躬致谢:“正因为当初听取了您的建议,我多活了24年,而且我坚信自己以后的人生道路会更长、更精彩。”
黄汉源教授是信念坚定的共产党员,是首都侨界的优秀代表,更是一位宽厚仁爱的医者。
深切缅怀尊敬的黄汉源教授!
黄汉源教授千古!
北京市归国华侨联合会 版权所有
侨联概况
我要投稿
我要咨询